作者:珠海华电汇能电气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05 浏览次数 :
2020年12月25日凌晨2:30,准东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通过“疆电外送”通道将清洁能源送往千家万户。该项目年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2020年12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彩南产业园的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排排巨大的光伏板出现在视野中,犹如进入了光伏的“蓝色海洋”。新疆鑫海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是该项目EPC总承包方,同时建设110KV变电站3座、220KV变电站1座,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1万亩。该公司副总经理邱树海介绍:“自2020年9月进场开工以来,经过3个月的工期,96个方阵于今晚全线并网。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1个小时能达到15.6万度的发电量。”光伏取电是通过吸收太阳能来发电,虽然电量充足但不能直接取电,需要通过汇集站传送到“疆电外送”通道送至用户。在距离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直线距离4公里之外的准东光伏升压汇集站,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有条不紊作业,进入了试验调试阶段。国网昌吉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技术专责朱晓飞说:“该工程是国网新疆电力2020年新能源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线路全长7.23公里,自准东光伏升压汇集站至五彩湾750千伏变电站,竣工投产后将有效提升向华东皖南地区的新能源送出能力,为准东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光伏发电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是利用一种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再利用逆变器将其转换成为交流电加以利用的技术,没有运动部件,寿命长,极少需要维护。邱树勇算了一笔经济账,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45000万千瓦时,产生发电经济效益1.5至2亿元。按照火电煤耗每度电耗标准煤326克计算,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64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3966吨。此外,每年还可减少大量的灰渣及烟尘排放,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20年,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3家光伏发电企业,共建成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形成年产值1.8亿元,年节约30万吨原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6万吨,弥补了准东新能源市场的空白。黑龙江光伏利用率高达100%记者从国网黑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获悉,2020年,黑龙江清洁能源消纳电量达2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8%,占全省发电量的19.44%,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9.64%,均创历史新高。黑龙江清洁能源利用率创历史新高。近年来,黑龙江清洁能源装机容量逐步攀升,截至2020年末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13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31.47%。国网黑龙江电力不断强化科学统一调度,积极主动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光伏利用率高达100%。近年来,国网黑龙江电力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2018年,建成±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工程配套的2回500千伏跨省输电通道,省间外送通道增加至6回,电力外送能力由300万千瓦提升至540万千瓦。2019年,建成500千伏庆云—鸡西输电线路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东部清洁能源电力送出能力。“‘十三五’期间,随着鲁固特高压直流配套500千伏华民—兴安外送通道的建成,黑龙江电网外送能力大幅提高,2020年外送电量达100.4亿千瓦时,相比‘十三五’初期增长179.2%,这对促进清洁能源电力在省外消纳具有积极作用。”国网黑龙江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崔雨向记者介绍。同时,国网黑龙江电力在调度运行管理方面精益求精,将新投产的风电、光伏发电及时纳入日前发电计划管理,充分利用大电网互联互济、资源共享的优势,把握电力交易、电力现货和东北电力辅助市场的政策和规则,利用现有输送通道和路径,开展各类电力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鼓励风电企业积极参与跨区域市场交易并开展富余风电跨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积极扩大省外消纳空间。2020年,黑龙江电网向省外售出风电31.4亿千瓦时。国网黑龙江省电力积极拉动省内电力市场,拓展省内消纳空间。“在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公司在今年实现了100%使用清洁电力,成为省内首家实现碳中和的汽车生产基地,使大庆沃尔沃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为公司向实现沃尔沃汽车‘2040环境计划’迈出坚实一步。”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韩温瑞说。2020年12月21日,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国网黑龙江电力圆满完成全绿电交易。此次交易达成全绿电交易3300万千瓦时,是黑龙江省内首笔全绿电交易,不仅使大庆沃尔沃公司提前4年实现了100%绿电供应的目标,更为龙江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开创了新局面。为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消纳,国网黑龙江电力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清洁能源企业,不断扩展市场化交易手段。同时,推动开展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与火电企业捆绑参与省内电力直接交易、清洁能源供暖集中采购交易、清洁能源替代火电企业发电权交易等,拓展省内清洁能源消纳市场。作为黑龙江省内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龙源公司,2020年风电发电量33.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个百分点;弃风率低至0.72%,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不只是我们公司,全省的新能源发电企业消纳形势都向好,这得益于省电力公司的跨省共享调峰资源,通过经济调节手段鼓励火电厂开展深度调峰,拓展了我们的风电消纳空间。”该公司总经理黄力伟表示。为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消纳,国网黑龙江电力通过经济调节手段鼓励火电厂开展深度调峰,实现电力资源跨省区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东北电网清洁能源全网统一调度和区域旋转备用共享机制,通过跨省共享调峰资源,扩大省内富余清洁能源电力的外送份额。同时,黑龙江电力积极做好冬季负荷预测,加强供热机组管理,妥善处理好电网安全、冬季供热、清洁能源消纳之间关系。不断深化完善清洁能源场站功率预测功能,精细化开展新能源发电受阻情况分析。依托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平台,按季度开展消纳能力测算。统筹安排电网设备停电计划,保证清洁能源满发满送。多措并举,最大限度释放清洁发电能力,为清洁消纳提供充足空间。“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并网 电网如何应对?随着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并要求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十四五”期间势必将有更多清洁能源并网,新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电力系统需要接纳更多的波动性电源。事实证明,跨区互联电网通过采用更灵活优化的运行方式,统筹送受端调峰安排,在空间维度实现互联互济,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十四五”即将开局,作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电网将如何发展?多位受访业界人士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间,电网将向着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演进,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呈增长态势,近期电网则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为主。同时,能源与信息技术融合实现双向友好互动,除提升需求侧灵活调节能力外,还可满足“十四五”及中长期高峰用电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需求。全国互联电网将不断强化截至目前,我国除台湾地区外电网已基本实现互联。其中,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采用交流实现同步联网,其余大区电网之间通过直流实现异步互联。截至目前,我国在运特高压达“13交16直”,其中,国网经营区有“13交12直”,南网经营区有“4直”。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电网网架结构日渐优化,电网作为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能源的基础平台,其重要性愈加凸显。国网能源院预测数据显示,我国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持续增长,全国互联电网将不断强化,2035年、2050年跨区输电容量将达4亿、5亿千瓦以上,这反映出在高比例清洁能源背景下坚强互联大电网的必要性。国网能源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报告指出,未来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将持续提升,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为主要送端,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东部地区为主要受端,资源富集区外送规模将呈逐步扩大趋势,尤其在2035年前将保持快速发展。资源配置与调节互济是未来跨区互联电网的两大主要功能,近期电网仍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为主。国网能源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所长韩新阳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为更好地衔接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电网将向着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演进,能源互联网三大体系——能源网架体系、信息支撑体系、价值创造体系建设成为重要内容。其中,能源网架体系是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对远距离大规模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更多新能源对电力系统提出新要求国网总经理助理赵庆波认为,新征程、新格局、新目标决定了“十四五”电力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新能源,新能源进一步发展决定了发电形态、电网形态、消费形态需加快改变。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模式还相对粗放,采取开发、并网、输送、消纳的简单逻辑,尚未从系统全局的角度调整发展模式。“‘十四五’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电环节,可通过技术手段、配套机制,使新能源发电具备电力平滑、能量平衡、调频调压的能力,支撑电力系统动态平衡;在电网环节,要进一步提高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输送、消纳和安全运行的能力。”赵庆波表示。韩新阳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高压交流网架尤其是东中部大受端地区的特高压交流网架及电网支撑能力将逐步加强,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运行方式更加灵活,输电能力将不断提升,电网跨省跨区资源配置能力和互济调节能力将不断加强。同时,配电网双向智能互动、局部供需平衡、弹性恢复能力也将不断提升,支撑业界对我国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的预期。”此外,国网能源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研究员代贤忠还认为,未来应立足服务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多元化新兴负荷用能需求为目标,推动纵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横向电热气冷多能互补,实现能源生产消费的安全接入、灵活转换、高效输送、便捷存储、经济使用,不断创新迭代能源互联网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迈上新台阶。配电网是能源互联网重点环节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与电网深度融合。韩新阳认为,能源互联网业务服务是能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企业和用户已形成的发展共识。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将深度融合,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支撑体系,打造能源互联网价值创造体系,提高能源互联网业务服务水平,提升能源互联网传统价值和新兴价值的含金量。同时,通过开展智能终端、边缘计算、数据中台和云计算等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提升能源互联网的状态感知能力、调度控制能力、智能互动能力、经济运行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需要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数据和业务壁垒,构建开放包容、协同高效的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支撑体系,打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支撑能效服务、市场交易、数据增值、金融服务、企业和经济社会治理等能源互联网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韩新阳说。赵庆波也认为:“未来能源利用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电能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电网形态升级将推动能源利用实现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未来电网将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各类主体深度参与、高效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此外,配电网贯穿电力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全链条,具备能源互联网全要素,是发展的重点环节。来源:昌吉日报,东北网,中国能源报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44509.html来源:贤集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QQ咨询
服务热线
二维码1
二维码2
返回顶部